昆蟲標本的制作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9-09-29瀏覽:3122次
昆蟲針的使用方法(一)
一般是將昆蟲針直刺入蟲體胸部的中央。為保證分類上的重要特征不被損傷,并使同一大類標本制作規(guī)格化,針叉甲蟲時要避開胸部腹面的胸足基節(jié)窩,將針穿刺在右翅鞘的內前方,使針正好穿過右冊中足和后足之間。蝽科等半翅目昆蟲,蟲針應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這不但保護了小盾片的完整,也不會損壞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直翅目的昆蟲,如蝗蟲等,要將昆蟲針插到前胸背板的后方,背中線偏右側,這樣不會破壞前胸背板及腹板上分類特征的完整性。膜翅目(蜜蜂螞蟻等)及鱗
翅目(蝴蝶、蛾類)昆蟲,是從中央插入,通過中足基節(jié)的中間穿出。
短針(二重針)的使用方法,是在一根長針上插上用硬白紙或透明膠片作成的長7.65毫米、寬1.8毫米的小三角紙(或一段長10毫米的火柴棍),再將00號短針刺在三角紙或火柴棍上(針尖向上),最后將昆蟲標本插在短針上。這種方法是專門為制作微小昆蟲設計的。
制作微小不需要展翅的昆蟲標本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特制的小三角紙插在昆蟲針上,然后在尖端粘上透明膠液,將蟲體的右側面粘在上面。
二浸制昆蟲標本的制作方法
浸制昆蟲標本保存的大部分是無翅亞綱中的原尾目、彈尾目、雙尾目、纓尾目,以及蜻蜓目、蜉蝣目等等生活在水中的稚蟲和完全變態(tài)昆蟲的卵、幼蟲、蛹等。為使蟲體經(jīng)浸泡后不致變形,采到后比較大的蟲體首先要用開水去煮一下。煮的時間要看蟲體的大小、老嫩以及種類而定,一般煮至蟲體伸直稍硬即可。蟲體較大皮膚厚的幼蟲,煮5-10分鐘才行,小的柔軟的2-3分鐘就夠了。
未經(jīng)煮過的幼蟲浸在保存液中,往往要收縮改變大小和形狀,
甚至使蟲體變黑。因此,浸泡昆蟲的幼期及其它必要標本時,這個步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條件有限,也可以使用開水熱浴的方法,具體情況和泡方便面類似^0^
經(jīng)過水煮或熱浴的標本,立即投入保存液中保存。但較大的蟲體或體內含水過多的種類,經(jīng)過一段時間,要換液幾次,才能長久保存,不然會因帶入保存液的水分過多而使標本腐爛或污染。
三展示標本的制作方法
供展覽用的昆蟲標本,主要用于普及昆蟲知識、教學及參觀等使用。制作方法是將昆蟲的標本,按照一生的發(fā)育次序,如卵、幼蟲的不同齡、蛹、成蟲等,藝術的安排在展覽標本盒里。同時要將相關材料也放入盒中:被害植物的葉片、天敵、防治或利用的照片等等。使觀眾通過一盒展覽標本就能了解一種昆蟲一生的概貌,以及和環(huán)境、天敵的關系。制作展覽盒中的成蟲標本時,需要展翅的種類,則不需要用昆蟲針刺穿固定。而是將標本背面向下,平放在整姿臺上,用真尖釘住胸部
展翅整姿。干燥后將蟲針拔下來,貼在展覽盒適當?shù)奈恢?。幼蟲、卵、蛹可以用吹脹法制作,也可以用浸制標本,不過要將之密封好。浸制標本制作方法特別之處如下:先將標本放入質地好的玻璃瓶中,在標本下襯托上棉花或各種顏色的泡沫塑料,使蟲體不能在玻璃瓶中滾動然后用酒精噴燈或氧化噴火嘴,將玻璃開口的一端燒軟,用鑷子拉成極小的細口,用注射器將保存液注入,再用火燒軟細口使其愈合。按照需要固定在展覽盒中適當?shù)奈恢谩?nbsp;
也可以用玻璃裝標本法,與展覽盒相似,但不用棉花,在標本上下都用玻璃,由于篇幅問題不作介紹,如果需要,請與本站聯(lián)系。
四有機玻璃包埋昆蟲標本的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機玻璃),把昆蟲標本包埋起來,作成一種類似人造琥珀的昆蟲標本。優(yōu)點是不怕蟲蛀,不生酶和避免損壞的優(yōu)點,由于透明度強,便于觀察,作為展覽、教學材料尤為適宜。
材料及工具:
制作有機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從化工原料商店買來的生、熟單體。⑴生單體,是未經(jīng)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
明的液體,在包埋標本時起溶劑的作用。⑵熟單體,是經(jīng)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的粘稠狀液體,只有在5攝氏度的低溫下才能保持原來的性狀,在高溫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單體應盛于大型玻璃塞廣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為應用時方便和避免處置不當浪費的材料,可用兩個50毫升的小廣口瓶,倒取部分單體以便隨時應用。
準備包埋的昆蟲標本:
最好選擇肢體完整,色澤鮮艷,外表皮比較堅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鱗翅目的成蟲,較大昆蟲的內部器官及各種昆蟲的幼體也可用來包埋,只是由于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續(xù)比較復雜。無論包埋哪種昆蟲,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潔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觀度。
制模:
用具是玻璃板(墊底)和載玻片(圍邊)。制模取決于包埋標本的有機玻璃外部形狀:方形、長方形、菱形(如果制作成圓形,也可選用質量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為模具)。決定好模具的形狀后,先將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凈,而且要反復檢查,表面已經(jīng)有傷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脫模時發(fā)生困難或制作出來的標本埋塊表面不平整。制模時,先在玻璃板下墊一塊方格紙,以便用載玻片圍出另人滿意的形狀。然后用鑷子蘸少許熟單體滴在載玻片的接縫處的上方使其沿切縫外方自行下流將縫粘合,這樣的粘合處理方法要經(jīng)過兩次進行。隨后放置在40攝氏度的溫箱中約半小時,使熟單體聚合硬化。
模具制好后,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單體(不能過厚,以免接縫處的黏著部溶解,如有氣泡用解剖針將其刺破)。在放入40攝氏度溫香中12小時使其聚合硬化,作為固定層。如是注入幾次,使硬化后的單體厚度不少于3毫米。為了標記所包埋昆蟲的名稱,在第二次注入熟單體前,將在生單體中浸泡過的,用繪圖墨水清晰書寫的標簽放入,使其溶于熟單體中。擺放的姿勢因情況而定。
包埋:
先將經(jīng)過整資的干燥昆蟲標本,浸在生單體中約一小時,使蟲體完全浸透。這時便在預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單體,但這一次的量決不能超過蟲體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標本后蟲體漂移位置。然后從生單體中取出標本,使蟲體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單體上。用鑷子或解剖針調整標本的位置,待穩(wěn)定后,移到有玻璃蓋的盒中,避免灰塵以便日后觀察。這樣聚合雖然時間較長,但不易產(chǎn)生氣泡。2日后用解剖針試探,當熟單體已聚合成半固體狀態(tài)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單體。以后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檢查再加入熟單體。但以后的注入最好從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規(guī)則的注入相互擠壓產(chǎn)生不易排出的氣體。
脫模整形:
脫模后,可用剪刀、鋼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后聚合的部分。修整后,有些部分會失去光澤,可用布*拋光機進行拋光。
昆蟲標本上的標簽,是一個標本上最原始的記錄,相當于單頁戶口本。制作好的標本要及時插上標簽。 ================
返回
初做好的標本,就要立即插上兩個標簽(有1.5厘米長1.0厘米寬的黑框):上面一個標簽寫有采集地點,海拔高度,采集時間;下面一個寫上寄主或采集方法、環(huán)境,采集人姓名。經(jīng)過研究查對已經(jīng)有學名的和經(jīng)過系統(tǒng)研究起出中文名字的昆蟲標本,下面要再加上寫有中名、學名及鑒定人姓名的第三個標簽。經(jīng)過研究,前人還未發(fā)現(xiàn)的新種,在標本下還要加上新種或新亞種標簽。
新種標簽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代表等級,在新種標本中選取最典型的一個,定為正模標本,下面用紅色標簽;在選與正模標本完全相同但性別不同的一個,作為配模標本,用蘭色標簽;其余的,作為副模,標簽應該是黃色的。
標簽要用繪圖墨水寫清楚,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識別。浸泡在標本瓶中的更要小心。